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地窖里的老物件摆进木箱那天,磨香棚的孩子们来得格外早。
周丫抱着她的小木瓢,蹲在木箱前,手指点着那个刻“丰”
字的陶碗:“赵叔,这碗真的能装下三升麦子吗?”
赵铁柱正在磨新收的绿豆,绿豆“沙沙”
落进磨眼,他抬头笑:“不光能装麦子,还能教你们认粮食。”
他往木箱上摆了个竹筛,“今天的课,就围着这些老物件学。”
狗蛋举着个玉米棒凑过来,玉米粒
iconicon-uniE0D0"
>
iconicon-uniE0D1"
>得快炸开:“学啥?学这些破碗咋装粮?俺娘说破家值万贯,可这些碗连饭都盛不了。”
“你懂啥,”
张大爷拄着拐杖过来,烟袋锅往木箱上磕了磕,“这碗里盛的不是粮,是日子。
当年你爷用这碗给你爹喂饭,才把他养这么壮。”
他指着账本上的字迹,“还有这账本,字字都记着谁家吃亏、谁家占便宜,教咱做人得实在。”
王奶奶挎着竹篮进来,里面装着刚蒸的窝头,玉米面混着黄豆面,黄澄澄的冒着热气:“先吃点垫垫,等会儿用老陶瓮盛新磨的绿豆粉,让你们看看老物件的用处。”
孩子们捧着窝头啃,眼睛却黏在木箱上——那个画着鱼纹的陶瓮、磨平边角的铜锁、泛黄的粮食账本,像一群沉默的老人,等着开口讲故事。
赵铁柱先教认杂粮。
他从陶瓮里抓出把小米,又从布袋里倒出高粱、荞麦、绿豆,摊在磨盘上:“你们看,小米圆小,高粱带红,荞麦有棱,绿豆是绿的……”
话没说完,二柱子就喊:“俺知道!
小米能熬粥,高粱能酿酒,荞麦能做凉粉!”
他弟弟小石头抓起把绿豆往嘴里塞,被二柱子拍掉:“傻蛋,生的不能吃!”
周丫指着荞麦问:“赵叔,这是不是去年向日葵苗旁边种的?磨出来的面有点苦。”
“没错,”
赵铁柱点头,“但苦荞麦能降火气,夏天吃最好。”
他拿起账本,“你们看,民国三十八年,村里种了二十亩荞麦,那年闹旱灾,麦子歉收,全靠荞麦救了命。”
狗蛋不服气,指着高粱说:“荞麦哪有高粱好?俺爷说高粱出酒烈,喝一口能暖半天。”
他抓起高粱往磨眼里扔,“磨点高粱面,蒸窝头吃!”
“别瞎扔!”
赵铁柱拦住他,“每种粮食都有它的用处,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
你力气大,推磨是好手;周丫心细,筛面最干净;二柱子会编筐,小石头……”
他看了看啃窝头的小石头,“小石头最乖,能帮着递东西。”
正说着,李奶奶颤巍巍地来了,手里捧着个布包:“小赵,俺找着个老物件,给孩子们看看。”
布包里是个竹编的粮探子,细长的杆上刻着刻度,“这是当年量粮食的,伸进粮囤里,能知道囤里有多少粮。”
孩子们好奇地传看粮探子,狗蛋学着大人的样子往粮袋里插,结果用力太猛,竹杆断了截。
“哎呀!”
他脸一白,“李奶奶,俺不是故意的……”
李奶奶笑着摆手:“不碍事,这探子用了几十年,早该换了。”
她指着断口,“你看这竹丝,多结实,当年编它的人,手指怕是磨出了茧子。”
王奶奶要用陶瓮装绿豆粉,周丫自告奋勇帮忙洗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