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江临舟演奏到第一段落的尾声,主动停下。
教室短暂静默,随即爆发出更细碎的议论声。
外校评委徐柏年率先发言,语气很严肃:
“你选的这首曲子很有挑战性。
斯克里亚宾第五奏鸣曲结构松散,和典型古典奏鸣曲不同,没有传统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界限,反而像是梦境中连续的情绪和色彩变换。
技术难度大,但最难的是情感线的连贯和段落间的呼吸。
你怎么理解这首作品?”
江临舟略想片刻,认真答道:
“我觉得这首奏鸣曲不像贝多芬、莫扎特那样强调清晰的逻辑线条,而是要在结构的松动中寻找流动感。
它更像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精神对话,每一次和声变化和动机变化都像在推进故事情节。
我希望用不同的音色和触键,把这些情绪的层次做出来,不是只靠快和响。”
徐柏年点头:“说得对,但你要注意几个地方:
一是主部主题后,转调时的铺垫不能一味拉大,要考虑到后面和声色彩的平衡。
二是‘Presto’(快板)部分,很多年轻选手只顾技术表现,容易忽略了句子的呼吸和段落的转承。
你的音色很细腻,但中段的声部层次可以再分明一点。”
教室角落有人小声问:“这种现代作品适合放在复赛吗?会不会风险太大?”
唐屿适时开口:“曲目选择没有绝对标准,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驾驭。
像第五奏鸣曲这样高度自由的作品,对选手的整体音乐性要求很高。
演奏不只是把音符弹准,更要用结构和声音组织情感,哪怕和传统作品思路不同也没关系。”
他又补充道:“奏鸣曲本身就是表达和冒险的舞台。
你们每个人要理解自己弹的曲子,而不是去模仿某一种标准答案。
能不能让评委、让观众在七八分钟之内听见你自己,就是关键。”
一位同学举手发问:“如果弹这种曲子,评委会不会因为风格不同而扣分?”
徐柏年解释:“不会只因为曲目冷门或现代就否定谁。
反而你敢于挑战、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我们会看你如何处理风格转换、结构和音乐语言,而不是盯着你是不是选了贝多芬。
艺术不是公式。”
前半节课堂最后,唐屿请江临舟再弹一遍“Presto”
片段,并和在场同学讨论段落推进和力度分配的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