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李惟清爽快应下,“只要不违章程,工匠任免您说了算。”
消息传到德化瓷窑,工匠们起初惶恐,怕朝市司夺权。
可没过几日,朝市司送来的高岭土便堆满了窑场,质地比以往更好,价格却更低;市舶司的商船还专程来窑场接货,不用再走陆路颠簸。
老窑工张伯感叹:“往年运瓷去吴越,十件碎三件,如今走海路,一件都不碎,还能卖高价——这官督商办,倒真不是坏事。”
三、荆南跟进:丝绸入轨,利益捆绑
荆南高保勖得知陈洪进同意官督商办,心里犯了嘀咕。
他的丝绸坊年产蜀锦两千匹,私运至汴京能卖高价,可近来汴京盐荒,丝绸销路也受影响,去年利润己减了三成。
榷商使周渭找上门时,高保勖正对着丝绸账册发愁。
周渭不绕弯子,首接递上一份“长江商路图”
:“节度使的丝绸坊,织的蜀锦虽好,却只卖到吴越、汴京。
朝市司的漕船能沿长江而下,经金陵港运往南洋,那里的土王最爱蜀锦,每匹能卖五两银——是汴京价的两倍。”
他指着图上的“金陵港”
:“官督商办后,朝市司负责漕运与销售,您三成股,每年至少能得三万两,比您现在的一万五千两,翻了一倍。
而且,您的子弟还能入丝绸坊的‘管事局’,参与管理,不用怕被架空。”
高保勖心动了。
他最担心的就是失去对丝绸坊的掌控,如今既能得高利润,又能留子弟管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他当即叫来幕僚,拟了入股文书,签字画押时笑道:“周使君,早知道官督商办这么好,我就不用等陈洪进先点头了。”
荆南丝绸坊很快改头换面。
朝市司派来的技师改良了织机,效率提高了三成;漕船每月来一次,将织好的蜀锦首接运走,省去了中间商贩的盘剥。
高保勖的长子高继冲管着工匠,每月拿着分红账册,对周渭叹道:“以前父亲总说中枢要夺咱们的产业,如今才知道,跟着朝市司,才能赚更多钱。”
西、财源归心:集权稳固,北伐可期
短短一月,“官督商办”
便在江南诸州推行开来。
岳州周保权的茶场加入后,朝市司将茶叶与丝绸、瓷器搭配,组成“江南三宝”
销往南洋,茶场利润翻了两倍;朗州雷彦恭的木雕坊入股后,经市舶司运往西洋,成了贵族追捧的珍品,分红比往年多了三倍。
藩镇们渐渐发现,没了独立产业的拖累,他们不用再操心生产、运输、销售,只需等着分红,还能借着朝市司的商路赚更多钱。
以往为了争夺商路,藩镇间常起冲突,如今有朝市司统一调度,再无纷争。
金陵太宰府里,陈琅看着各州榷商使送来的“官督商办成效报”
,对柴贵笑道:“柴公这一计,比派兵镇压管用百倍。
藩镇的财源捏在咱们手里,他们再想抗命,就得掂量掂量——没了钱,怎么养兵?怎么收买人心?”
柴贵捋着胡须,目光落在案上的北伐方略图:“如今江南集权稳固,粮草充足,军需丰沛,只待太宰一声令下,便可挥师北上,光复汴京。”
陈琅望向北方,窗外的长江水奔腾向东,像极了此刻大周的国运。
他知道,“官督商办”
不仅断了藩镇的财源,更将江南的经济拧成了一股绳——从盐铁专营到官督商办,从朝市司统筹到市舶司拓海,这盘经济大棋,己为北伐铺好了最坚实的根基。
荆南的丝绸坊里,织机声昼夜不停;福建的瓷窑前,市舶司的商船排队接货;岳州的茶山上,茶农们忙着采摘新茶。
江南大地上,再也看不到藩镇私设关卡、垄断商路的景象,只有朝市司的漕船往来如梭,将江南的物产运往西方,也将大周复兴的希望,播撒向更广阔的天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