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记得第一次去公司应聘时印象特别深,那会儿我还是长发披肩,摇滚青年的打扮。
CEO王总很严肃地对我说道:朱先生,对不起,勉为其难,我们这是企业,不是文艺单位,请你去把头发剪了!
当时我还是蛮抵触的,头发不仅仅是头发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是身份和尊严的象征。
但既然已经下决心要脱胎换骨,迫于无奈,我主动找到蓝城最好的国营红星理发店,剃去伴随我多年的长发,第一次喷了摩丝,觉得很别扭和羞耻!
公司早晨上班都要打卡,这在1990年算是很早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了。
过去我因为当记者和写诗己习惯于黑白颠倒的夜猫子生活方式,所以每天上午坐在办公桌前不断地打瞌睡,脑袋咣咣地往桌子上磕,最后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你到洗手间去眯一会儿吧。
大概经过三个月才慢慢地调整过来。
但这第一季度也是我改头换面、奋发精进和大显身手的好时机,试用期满不但顺利转正并直接晋升为人事公关部部长,反转上位之后变成本座我每天早上站在公司前台、一本正经地监督各位员工打卡了。
我的到任同时开启了公司人才晋阶的第四阶段:更高学历更年轻有为。
并开创了公司社会公关、重塑企业形象和建设企业文化的新阶段。
管理的提升和业务的拓展主要从人才引进和机构设置两方面结合入手:一是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优秀的学子;二是从一些对口和知名的机构挖成手和高手。
我上任不久正赶上毕业季,于是开始大张旗鼓地在媒体刊登招聘广告,参加各种大型招聘会。
先后从北大、南开及蓝城本地的财经、理工和海运院校招聘了一批青年才俊。
仅为新成立的从事战略规划和决策智囊的研究发展部就配备了三名北大毕业生,一?二硕。
从财院一次性为业务部门招聘了5名在校时就开办书店、积极叁加学运的务实派行动型男生。
同时在外贸等单位为新设的五矿部、土产部等招揽了部门经理等中坚力量。
新鲜血液和新狼的加入一时让公司活力信增、士气大振!
公关和企业文化方面也齐头并进,一是创办我兼任主编的内部报《卫利行人》,策划和印制了精美洋气的第一本公司介绍画册。
并利用我做过记者的优势迅速与本埠的媒体建立了关系和通道。
尤其是赶上了蓝城在新任市长大力推动和建设“北方香港”
的高峰期,积极参与到两项重大品牌活动之一的“时装节”
,赞助并承办了开幕演唱会;另一项足球俱乐部则是由万达集团主办的。
本次演唱会由于丛先生和正在筹建的北京公司的主要人物汪樯(他出身电影世家、曾任北影导演)动用了大量人脉而请到了当时最火的几位演艺界大腕如刘欢、韦唯、陶金、杭天琪等人,为时装节大大添彩,令红二代出身的陆市长大为满意。
经此一役,公司的形象和名声一时大振,也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了相对稳定和密切的关系。
我也因人事人才和公关企划对内对外两线工作的业绩,获得丛先生和管理层的认可与赞赏,半年后升迁为公司行政副总,进入公司高层班子,开启了我成功转型、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的商界职业生涯。
印象最深的还有1991年春季的北京公司招聘活动。
那时的北京国贸中心一期刚刚建成,大旺路一带还荒芜而低端。
我们大连总部工作小组就住在大旺路的一家中档宾馆。
后来陆续因为潘石屹的SoHo现代城、万达广场、金地广场,特别是华茂中心及SKP(新光无地)相继建成和开业而一跃成为北京最繁华、最时尚和最高档的新城市中心。
第一天抵京的中午,精明帅气、诙谐油腻的北京公司财务总监王樯请我们大连公司的三位老总,崔总、李总和我去燕莎中心吃萨拉伯尔韩式烤肉,那时是北京最有面的饭店之一。
现场就碰到了北京市副市长张千发和一帮与我们相熟的明星孙国庆、井岗山、和常宽等人。
饭后去对过的昆仑饭店奢侈品商场,我用升任副总的前三个月工资买了第一件皮尔.卡丹格子西装、两件白衬衫、几条不同颜色与花纹的领带和一条皮带及一个古驰牌黑色手提箱,终于让自己上了个档次,跟上了公司资深高管们的规格。
几位搭裆同人一顿指点和辅导并不时地以老买老地嘲笑我一番。
因为他们那时跟着丛头、行头都己配备几千到万元以上的都彭和登喜路等奢侈品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