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紧接着,他又撰写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言之有物的名疏,一一上呈天子,天子读到感悟处,连夜宣召贾谊对奏,未央宫的烛火一直燃到天明。
要知道,此时贾谊才二十五不到。
青年才俊,才华横溢,又是区别于腐儒的实干家,扎根南越多年,熟知民间疾苦,刘越怎么会有不重用的道理?
何况贾谊还是皇帝幼时的伴读,刘越当即把人塞进内史衙门,叮嘱于他,要做能吏而不是清流。
换做从前,长安的大臣们早就酸了,不排挤他都算好的。
可现在一来,陛下一直把身边的宠臣保护的很好,二来……年轻宠臣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排挤不过来!
!
贾谊和郅都他们相比,还是稍稍弱了些,只会写文章有什么用?等封侯再说吧。
这厢,贾谊刚走又来了个晁错,儒家还没高兴完呢,又轮到法家欢呼雀跃了。
晁错何人?他也是陛下幼时的伴读,这些年自甘当小吏的同时,孤身一人周游列国,不仅在边塞长住,还到达过偏远的南越,据说与新任南越王赵离相谈甚欢。
以他法家弟子的身份,能得到儒家虔诚信徒赵离的喜爱,就知道晁错这人不简单。
终于,他觉得自己实践够了,该回长安为陛下一展所长了,晁错奋笔疾书,写下《言兵事疏》《手边劝农书》《论贵粟疏》等名疏,提出边塞军人耕战、屯田的细化办法,规劝贵人们重视粮食。
等终于能够觐见天子了,他提出大汉进一步选拔人才的策略。
晁错是这么说的:“大汉疆域广阔,然察举终有疏漏。
如太学那般每月大考、每旬小考,何不借鉴之?可以如郑县那般试点先行,等到百八年后,朝堂自上而下,人人皆考,适时大汉也不用为人才烦忧了。”
刘越听到“考”
这个字,顿时换了个坐姿,用惊叹的目光看着他:“很好。”
晁错后知后觉地握拳,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这时刘越又问他,若是当官需要考试,那考什么,怎么考,可有详细的章程?
他鼓励几句,晁错便如打鸡血似的出了宫,誓要为天子捣弄出完美的章程。
没过多久,刘越下令晁错入御史台为监御史,长安又是一阵哗然!
官吏们看着手中贾谊的名疏,还没读完呢,那厢又来了个晁错。
他们咬牙切齿,文采好了不起啊,有后台了不起啊,是陛下的伴读了不起啊?!
好像是挺了不起的……
听说太学把《过秦论》列为必读书目,想来晁错的几篇也快了。
等二十年过去,他们惊恐地得知子孙当官竟然要考试,提出者就是晁错这个大汉新任名臣,天子钦定的九卿之一,他们恨不能拿一把刀把人砍了。
名臣误我!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