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这片荒地紧邻水道的优势此刻尽显。
及至下午。
曜灵渐垂,凛冽的朔风卷过开封城外的荒原。
李奕带人匆匆赶来,他于高处勒马驻足,眯眼望着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这片被他私下购置的野地,如今已不再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所——数百名工匠与民夫在监工的号令下挥汗如雨,夯土筑基、砌石垒墙。
一座座雏形初现的怪异建筑正拔地而起。
最显眼的莫过于工地中央那座夯土垒砌的圆形高炉。
炉体加基台高约一丈,外壁用黏土混合稻草层层夯实,内衬则以耐火的黏土涂抹,炉膛下方开有通风口,十几名工匠正奋力踩动着木质风箱。
这是李奕凭借现代记忆,对这个时代的炼铁炉,优化过后的“土法高炉”
——虽然远比不上后世的冶炼工艺,但想来对原有的效率会有所提升。
以他所了解的情况,如今的冶炼技术还是以灌刚法为主。
先是通过炼炉将矿石还原,粗制成生铁。
再把生铁脱碳、提纯,分离多余的杂质,那就得到了易锻的熟铁。
然后将熔融生铁浇注在熟铁片层间,滚烫的铁水包裹、浸润着固态或半熔融的熟铁块,高碳的铁水会向低碳的熟铁渗透。
最终,二者的成分趋于均匀,得到碳含量适中的钢坯,用以锻造兵器甲胄。
当然了,这只是理想下的状态。
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效率和质量都没法保证。
很多时候还要经过“柔化处理”
,对钢坯进行后续热加工。
通常是将钢坯保持在某个特定温度下,通过长时间的均匀受热和缓慢冷却,消除钢材在锻打淬火等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应力。
但依然避免不了低下的效率,以及无法稳定控制出产钢材的质量。
全都要靠工匠个人的经验,甚至还要有一定运气的加持。
李奕在考察了官方的冶炼作坊后,发现锻造出的那些兵器甲胄,其中有很大比例的残次品。
至于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朝廷也并不舍得废弃,毕竟是花了很大成本的,国库还没财大气粗到那等程度。
残次品通常都会拿去给杂牌编制军使用……那些士卒能配备上兵器甲胄就已经很不错了,自然没得挑。
然而李奕却觉得,相比于能不能造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证质量,还能稳定且大规模的产出,同时成本也要尽量的压低。
不然若是花费几千贯的成本,十几名工匠用几个月时间,只造出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
亦或者造出价格相对低廉,但一碰就碎的破烂兵器,最后白白浪费了人力和材料。
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李奕准备借助后世的知识,来改进炉型和操作方式,用以提高炼钢效率和质量。
如果以后条件允许了,还能引入一些现代冶炼技术中的关键工艺——如精确的温度控制,或者添加某些合金元素,以提升钢铁的性能。
“到时这里挖条沟渠,把水引进来,再建几座水排,给以后加筑的窑炉使用。”
李奕沿着河岸绕了一圈,喊来监督工事的有司官吏,交代了几句。
所谓水排,可以看作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用力少而见效好。
这种方式早在隋唐之前就被应用到了冶炼工艺上。
“下官明白。”
官吏忙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