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可当他们亲眼看见邻村用《农事历》精准安排播种,亩产翻倍;又见识了黄月英团队推广的“双层煤炉房”
,寒冬时节室内如春,孩童不再冻病夭折,便纷纷牵儿带女前来报名。
更令人惊叹的是科举制度的蜕变。
昔日科举只考诗赋经义,如今则分为“文治”
“理工”
“医卫”
“农政”
四大科。
考生无论出身贵贱,皆可报考。
考场设于各地太学院分院,试题公开透明,答卷匿名密封。
第一场为通识测试,涵盖基础算术、地理常识、民法条文;第二场依专业分卷,如“理工科”
需设计一座灌溉水渠,“医卫科”
要现场诊断三种常见病症;第三场则是实践考核,考生须在指定村庄服务一月,由村民评分。
某年春闱,一名盲人少年引动朝野轰动。
他名唤陈明远,幼时因疫失明,靠母亲口述《千字文》启蒙,后得赵元晦资助入盲文学堂,以竹针刻字苦读十年。
殿试当日,他以特制盲文答卷完成全部试题,尤其在“农政实务”
中提出“坡地梯田+雨水收集+蚯蚓堆肥”
三位一体改良方案,被考官评为“近三十年最优策论”
。
最终,他被任命为黔中道劝农使,三年内率众开垦荒地八万亩,建蓄水塘三十六座,百姓呼其为“天眼大人”
。
与此同时,科技之光如星火燎原。
黄月英虽已年过七旬,仍亲自主持“北方技学会”
。
她带领胡汉青年研制出“雪地滑轮车”
,可在积雪深厚的草原快速通行;改进“蜂窝煤炉”
,使取暖效率提升三倍;更发明“冰面钻井取水器”
,让冬季牧民不再为饮水奔波。
最令人称奇的是她指导学生完成的“风力电灯原型机”
??利用大型风车带动铜线绕轴旋转,产生微弱电流,点亮炭丝灯泡。
虽仅能持续半炷香时间,却已在雁门关外的小村试验成功。
当第一缕不属于火把或油灯的光芒照亮土屋时,全村老少跪地叩首,以为神迹。
黄月英闻讯笑骂:“非神迹,乃人力!
记住,科学不怕失败,只怕停止尝试。”
文化交融亦日益深入。
在并州混居屯田区,汉胡通婚已成常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