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马和躬身退出,心中对这位年幼的皇孙越发敬佩。
明明身在孝陵,却能运筹帷幄,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不留任何把柄。
夕阳西下,孝陵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苏宁站在享殿前,望着殿内马皇后的牌位,轻声说道:“皇祖母,您看着吧!
孙儿一定会让大明,变得不一样。”
……南京文枢坊的一处茶楼内,几名落魄文人正在借酒消愁。
为首的老者叹了口气:“科场蹉跎二十年,如今连束修都收不到了。”
这时茶楼掌柜走了过来:“几位先生,孝陵那边正在招揽文人编书,待遇从优,可愿一试?”
“编书?”
几人面面相觑,“是哪家书院?”
“听说是皇孙在孝陵办学,要编撰新式教材。”
“噢?难道是那位至纯至孝的三皇孙?”
“正是!”
几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孝陵,没想到接待他们的竟是皇孙本人。
“诸位先生请看。”
苏宁将一叠书稿推到他们面前,“这是本宫设想的《国学》教材,不仅要收录经史子集,还要加入历代名臣奏议、治国方略。”
为首的老儒生陈瑜翻开书稿,顿时眼前一亮:“这……这是将《论语》与《资治通鉴》相结合?妙啊!”
“不止如此。”
苏宁又取出另外几本手稿,“《算学》要包含账目实务,《格物》要讲解天文地理,《农学》要收录耕作技艺,《工学》要记载匠作秘法。”
另一位擅长算学的文人李贽激动地说:“皇孙此举,是要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啊!”
很快,孝陵东侧的几处偏殿就被改造成了编撰馆。
数十名文人在这里日夜奋笔,按照苏宁的设想编撰教材。
不时能听到激烈的讨论声:“这一段真的该用《朱子集注》吗?”
“农书里的灌溉法应该配图说明!”
“工坊新式织机的原理要写进教材吗?”
而在另一边的孝陵学堂,如今已经扩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书院。
三千名学生按照年龄和基础,被分为蒙学、小学、中学三个学部。
清晨,朗朗读书声响彻孝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九九归一,算盘要精……”
“水车之力,在于枢机……”
常升这日特意前来探望,看到校场上一群学生在练习射箭,不禁赞叹:“允熥,这些孩子训练得不错啊!”
苏宁微微一笑:“二舅,这些都是常家旧部的子弟。
他们上午读书,下午习武,将来都是我们大明的好儿郎。”
“只是……”
常升压低声音,“现在淮西各家都争着把子弟送来,会不会太招摇了?”
“无妨。”
苏宁胸有成竹,“来的都是客。
魏国公家的徐辉祖在中学部,宋国公家的冯诚在小学部,就连凉国公家的蓝斌也来了。”
他指着远处的教室:“不过我把他们打散了分班,每班都安排了我们的人。”
这时马和前来禀报:“皇孙,明熥商行这个月的盈利已经统计出来,共计八万七千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