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
但她最在意的,却是另一件事。
那天放学后,她在教室门口拦住了班主任张老师。
“张老师,我想办个‘乡村少年讲堂’。”
“哦?”
张老师扶了扶眼镜,“讲什么?”
“讲咱们青山的事。”
小丫认真地说,“比如我爸怎么修水泵,刘叔他们怎么做机器,还有王哥哥的大棚是怎么种菜的。
我想让同学们知道,知识不只是书上的字,它还能变成田里的稻子、家里的电、路上的水泥。”
张老师怔住了。
片刻后,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孩子,你比我懂教育。”
于是,每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变成了“青山故事时间”
。
第一期由小丫主讲,题目是《我爸爸的指南针》。
她站在讲台上,手里举着那个老旧的黄铜指南针,声音清脆地讲述着父亲如何靠它勘测地形、规划道路,甚至在暴雨夜找到迷路的老牛。
“你们知道吗?”
她说,“这个指南针指的不只是北方,它还指着人心该走的方向。”
台下鸦雀无声,有几个低年级的孩子眼眶都红了。
消息传开后,不仅本校学生踊跃参加,连邻村的小学也派老师前来取经。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原本对创业基金持观望态度的家长,竟主动找到赵振国:“赵主任,我们也想让孩子多听听这些事,能不能让我们也入股?哪怕一百块也好!”
赵振国笑着答应了,但依旧坚持原则:每一笔资金都要登记造册,每一个项目都要公开进度。
他在晒谷场上立起一块大黑板,每天更新数据??今日发电量、温室育苗数、订单发货量……甚至连电费节省了多少度都写得清清楚楚。
村民们渐渐习惯了这种透明。
有人笑着说:“以前看账本像看天书,现在连我家婆娘都能算明白哪笔钱赚得多。”
就在一切稳步前行之际,一封来自省城的信打破了平静。
寄信人是省农业厅的一位副厅长,名叫周建国。
信中提到,他读到了《一个小村庄的文化自信》这篇报道,深受触动,愿亲自带队前来调研,并考虑将青山村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
,给予政策倾斜与专项资金支持。
随信附来的,还有一份厚厚的表格??《示范村申报材料清单》,足足三十多项,涵盖经济指标、人口结构、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
林秀英看完信,眉头微皱:“这是好事啊,可这么多材料,哪弄得出来?”
赵振国坐在槐树下,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封信的边缘,半晌才道:“越是看上去天上掉馅饼的事,越要小心。”
“你是怀疑他们另有目的?”
林秀英问。
“我不怀疑他们的初衷。”
赵振国缓缓抬头,“但我担心的是,一旦戴上‘示范村’这顶帽子,我们就不再是青山自己发展的节奏了。
上面要成绩,下面就得赶工期;上面要亮点,我们就得做盆景。
到最后,可能变成一个外表光鲜、内里空虚的‘样板戏’。”
林秀英沉默了。
她知道丈夫说得没错。
前几年就有邻县搞过“千村整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