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鸡叫头遍时,清溪村的晨雾还没散,田埂上就踩出了细碎的脚印。
村民们攥着签好的土地流转协议,眼神里藏着期待又掺着些微忐忑,顺着村口老槐树的方向往南走——那里是村里最平整的一片地块,也是今天丈量工作的起点。
“巧儿,这儿呢!”
张婶的声音从人群里钻出来,她裹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紧紧攥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协议和自家的土地证。
见巧儿走来,她赶紧迎上去,“昨晚我跟当家的数了三遍协议,就怕漏看了啥,陈老板这地界儿量准了,咱们这流转费才算踏实。”
巧儿笑着点头,指尖无意识地触碰到颈间的银锁。
自从戳破刘书记的骗局后,这银锁倒少了之前的发烫预警,却总在她心里不踏实的时候泛起温润的暖意。
“张婶您放心,陈老板带的是专业丈量队,再说还有村部的老台账兜底呢。”
她话音刚落,就听见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顺着声音望去,陈老板的越野车后面跟着辆白色面包,车身上印着“精准测绘”
的字样。
车刚停稳,陈老板就笑着跳下来,他今天没穿西装,换了件深蓝色的工装夹克,看着比上次开会时更接地气。
“乡亲们早啊!”
他扬手招呼着,指挥测绘队的人搬东西,“给大伙儿介绍下,这是李队长,干测绘二十年了,咱们村的地交给他们,保准寸厘不差。”
被称作李队长的中年人举着个黑匣子似的仪器挥了挥手,那仪器顶端的天线还在微微转动。
“大伙儿别急,咱们按地块编号来,每量一块都当场核对、签字确认。”
他边说边打开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清溪村的卫星地图,红色的标记点密密麻麻,“这是前期用卫星定位标好的大致范围,等会儿咱们用全站仪实地测量,数据能精确到厘米。”
村民们凑过去看新鲜,有人指着屏幕小声嘀咕:“这玩意儿比当年老支书用步量准多了。”
“上次周老板来,就拿个皮尺拉了拉,哪有这阵势。”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跟着点头,之前被赵建国和周老板糊弄的经历,让大伙儿对“正规”
二字格外看重。
丈量工作从村东头的地块开始。
李队长把全站仪架在田埂上,调平、对中,仪器发出轻微的“滴滴”
声。
一个年轻队员拿着棱镜杆站在地块另一头,顺着李队长的指挥慢慢挪动脚步。
“好了!”
李队长喊了一声,平板电脑上立刻跳出一串数据,“这块地编号012,面积3.21亩,西至是东到王老汉地界,西至灌溉渠,南接村道,北邻张桂英地块,大伙儿看看对不对?”
地块的主人是老王头,他眯着眼核对了半天,又蹲下来摸了摸脚下的土:“没错没错,当年分地时就说三分二厘一,这数儿跟老台账上一样。”
他爽快地在确认单上签了字,站起身时眼角都带着笑,“以前种这几亩地,春种秋收忙得腰都首不起来,一年也就挣几千块,现在流转费一年就西千八,还能去基地打工,划算!”
巧儿跟在旁边,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把每块地的测量数据都抄下来。
她记得陈老板说过,这些数据既要跟村部台账比对,还要录入系统存档,以后不管是流转费核算还是地块管理,都有凭有据。
正记着,忽然听见南边传来争吵声,夹杂着农具摔在地上的脆响。
“肯定是老张和老李!”
张婶皱着眉往那边走,“他俩家的地挨在一起,当年分地时就为地界红过脸,后来用土埂分的界,去年雨水大,土埂冲垮了,指定是又说不清了。”
巧儿赶紧跟过去,远远就看见两个老汉正揪着对方的衣袖,脸红脖子粗地争执。
穿灰布衫的是老张,手里举着半截断裂的木牌:“这界桩当年就在这儿!
你家的地怎么敢往西挪半尺?”
穿黑棉袄的老李气得手抖:“胡说八道!
这木牌是你去年自己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