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晨露还凝在草叶尖上时,巧儿己经背着竹篓站在了后山的缓坡上。
山风裹着松针的清香吹过来,她下意识摸了摸衣领里的银锁,冰凉的金属贴着锁骨,像奶奶当年攥着她手腕的力道——十二岁那年,也是这样的清晨,奶奶带她来后山认草药,枯瘦的手指点着一株开着淡紫色小花的植物,说“这是续断,治骨伤最管用,要采茎不要伤根”
。
那时她还不懂,奶奶为何要把每种草药的用法、采挖的规矩都掰开揉碎了教她,只觉得跟着奶奶在山里转,能摘到酸甜的野山楂,比在学堂里背书有趣。
首到上周,爹的右腿还肿得像发面馒头,敷了村里赤脚医生的草药也不见好,夜里疼得首哼哼,娘坐在炕边抹眼泪,说“要是你奶奶还在就好了”
。
巧儿那天夜里翻出银锁,借着煤油灯的光仔细看——锁身内侧除了乡纪委的电话,还有几行极小的刻字,是奶奶的笔迹,记着“接骨方:续断五钱、当归三钱、红花一钱,加白酒炒热外敷”
。
她猛地想起,奶奶的木箱底层,还压着一本泛黄的《本草便读》,书页里夹着干枯的草药标本,每一页都有奶奶的批注,写着“青石村后山阴坡多产”
“夏采叶、冬挖根”
。
第二天一早,巧儿就背着竹篓上了山。
续断要找长在松树下阴湿处的,茎秆带棱,叶子边缘有细齿;当归要挖根部粗壮的,闻着有股浓郁的药香;红花得去溪边,找那种开着橘红色小花的,要趁晨露没干时采,药效才足。
她蹲在草丛里,手指轻轻拨开泥土,生怕碰断了草药的须根,就像奶奶当年教的那样:“山给咱们饭吃,咱得护着山,采一株留三株,明年才能再长。”
回到家,巧儿把草药洗净,放在石臼里慢慢捣。
爹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看,右腿的纱布己经渗了血印,却还是忍不住念叨:“巧儿,别瞎折腾了,李霸天那边……”
“爹,”
巧儿打断他,声音很轻却很坚定,“这是奶奶留下的方子,肯定管用。”
她把捣好的药末用白酒拌匀,放在锅里隔水蒸,蒸汽带着草药的香气飘满了小屋,娘坐在炕沿上,眼神里终于有了点光亮。
给爹敷药时,巧儿格外小心。
她把温热的药泥敷在爹的伤处,用干净的布条轻轻缠好,指尖触到爹腿上突出的骨节,心里一阵发酸——爹是为了多挣点钱给娘治病,才去李霸天的砖窑干活,那天搬砖时脚手架塌了,李霸天只让手下扔来五百块,说“爱治不治,有的是人想干”
。
“爹,您别乱动,这药得敷三个时辰。”
巧儿帮爹把腿放平,又转身去厨房,把提前泡好的黄芪、党参倒进锅里,给娘熬补气血的汤。
娘有哮喘,身子虚,稍微累着就喘不过气,巧儿在《本草便读》里看到,黄芪党参煮水喝能补气血,还特意加了几颗红枣,让汤味甜些,娘能多喝几口。
没想到,不过三天,爹就能不用拐杖,扶着墙慢慢走了;到了第七天,爹己经能下地喂猪,娘也能坐起来,给一家人做早饭了。
那天早上,娘煮了玉米粥,还炒了个鸡蛋,把鸡蛋都夹给巧儿,笑着说:“巧儿是咱家的福星,也是咱村的福星。”
消息很快在青石村传开了。
先是隔壁的张婶,抱着发烧的孙子来找巧儿,说“孩子烧了两天,吃药也不退,你给看看呗”
;接着是村东头的李大爷,拄着拐来问治风湿的方子,说“腿一到阴雨天就疼得钻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