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第十九章:遗产的重量
影的调查,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开始剥离三十年前那场“事故”
上覆盖的厚重尘埃。
过程异常艰难,当年的纸质档案大多散佚或销毁,电子记录几乎为零,知情人也如同人间蒸发。
但影最擅长的,正是在数据的废墟中寻找蛛丝马迹。
突破口来自一份侥幸数字化保存、却因格式老旧而被遗忘在数据库角落的《滨海第三研究所内部通讯简报》。
简报中有一则不起眼的短讯,提到了事故前的一次全所安全大检查,称“各实验室设备运行良好,符合安全规范”
。
这与事后“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
的结论,形成了微妙的矛盾。
紧接着,影从一位早己移居海外、当年参与过事故后期评估的退休老专家的私人博客(需特殊方式访问)中,找到了一段隐晦的回忆文字。
老人写道:“……那次的爆炸点很蹊跷,不像是常规压力容器失效,倒像是某种精确定向的爆破……可惜,当时上面要求尽快结案,很多疑点都不让深究……”
“精确定向的爆破”
。
这七个字,让林邃的血液几乎凝固。
最大的铁证,来自影对赵磐当时所在“北方材料研究院”
一份己解密的项目进度报告的交叉分析。
报告显示,在滨海三所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周,赵磐团队的核心技术攻关,恰好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
,而这项进展的理论基础,与林正教授团队此前一份被评审认为“过于超前”
的技术备忘录中的核心构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不是巧合。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窃取与毁灭!
赵磐团队在项目竞争中,可能并未完全占据技术优势。
于是,他们利用某种方式——很可能就是内应——获取了林正团队最核心的技术思路,然后,为了确保自己的胜利和独占成果,不惜制造一场“意外事故”
,彻底摧毁竞争对手的实验室和数据,让林正团队永无翻身之日!
最大,也是最首接的受益者,就是赵磐!
他不仅赢得了项目,扫清了最大的竞争对手,还疑似窃取了对手的核心创意来完善自己的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