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商议一番之后,决定还是把中军衙门收拾收拾,在那边册封。
至于册封日期,张文富出来的时候,南京钦天监给了几个吉日备选,韩复不理他们那一套,找来清蘅子、张全忠等人推算。
最终定在四月十七乙巳日。
是日建除十二神为开日,主开启、开创、奠定基业;为青龙黄道日,上吉!
定下日期之后,庞大的襄樊营机器立刻高效的运转起来。
这不仅仅是韩复个人受封的事情,更代表着整个襄樊营,以及襄樊营所辖的两府一十三县,从此以后改旗易帜,重奉大明正朔了。
意义相当重大。
从定下日子开始,襄樊抄报上就开始增加顺军失败,大顺朝廷局势不太妙的报道,又开始刊载一些明朝遗老遗少的文章,以此来进行吹风。
风声放出,自然所有人都闻到味了。
襄京县衙内,杨士科手中捧着份最新出版的《襄樊抄报》,兴奋地走来走去。
《襄樊抄报》这种新生事物诞生的时间虽不长,但却深刻地影响了襄阳士绅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尽管杨士科在大多数时候,对于这种韩再兴办来自我吹捧的报纸不太感兴趣,但仍然每期必看。
没办法,这年头获取消息的渠道实在是太过匮乏了。
杨士科也只能捏着鼻子批判性的去看。
但是最近几天,他开始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报纸上大量的刊登悼念顺朝,反思失败的文章。
像是什么《永昌难永昌,天命孰归??论我辈之责任》《再思山海关之战,岂独战争之失败》《察山西地利,三探永昌元年战略得失》等等这些标题。
一看就很吓人。
放在以前,谁敢写此等文章,杀头都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标题,整个襄阳府,除了那个人点头之外,谁也不敢拍板。
这已经是明晃晃的告诉大家,大顺要倒台了。
但倒台以后,襄樊营是自立门户,还是怎么着,杨士科一开始还不知道,但很快,报纸上又出现了许多明朝遗老遗少的文章。
像是《北望庙痛,心随王师南》《读有感,半壁亦可图存》《论华夷之辨:保衣冠就是保天下》这些文章,全都一个中心思想,就是都到这个光景了,反正不能叫鞑子得了天下。
而经过前几天遮遮掩掩的试探之后,到今天,襄樊抄报终于演都不演,火力全开了。
像是《事新主乎,兴旧朝乎???论天下正朔仍在江左》《江南半壁,亦可为中兴之基业》《存襄樊之实力,保一方之生民,必奉天下之大义》等文章已经直白的昭告天下,襄樊营要改旗易帜了。
“含章先生,这......这韩将军,果真要重奉我大明正朔了?”
杨士科兴奋地小脸通红。
张维桢笑眯眯地捋着颌下的一部山羊胡:“此事老夫暂时还不能说。”
他这么一说,那等于就是什么都说了呀。
“哎呀,终于等到这一日了,终于等到这一日了。”
杨士科感慨道:“我早就说过,天下正朔,人心向背,还是在明室嘛。
韩将军此番投诚归顺,乃是顺天应人之举,是好事啊!”
“可东翁做的是顺朝的襄京县令,就不担心归顺之后,朝廷改派他人,顶了东翁的位子?”
张维桢现在虽然还挂着钱粮师爷的名头,但也就仅限于组织关系还在县衙了。
他被借调到襄樊营之后,混得风生水起,已经决定专心跟着韩大帅混了。
这番韩大师接受朝廷册封之后,他这个总参事的地位,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但杨士科可就未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