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当然了,这只是保底的选择,韩复主要想的还是,能够有稳定的铁料供应,先满足自身的需求。
至于价格的事情,韩复也并不着急,只要郧西张家习惯了将铁料装船送到襄阳就能赚到银子的生活,到时候,价格怎么样,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只要利润没有被压到比走私河南还要低的程度,他们会接受的。
看着张文富还是一时有些难以消化,韩复又微笑着说道:“要说还有什么要求的话,就是张将军等人回去以后,郧阳诸公,荆门诸公问起将军客居襄京期间的情况时,能够说几句公道话,不抹黑我兵马司士卒,不称我兵马司
之人为贼,就是极好的了。
如果还能念在这十几日交情的份上,为我兵马司说几句好话,那就是谢天谢地了。”
张文富又看了韩复两眼,然后低声吐出了一个字:“好。”
也不知道答应的是回去以后,要给兵马司两句公道话,还是给兵马司说两句好话。
不过对于韩复来说都无所谓了。
就咱兵马司这个情况,只要说的是公道话,那就好话。
况且张文富本就是被俘后放回之人,回到郧阳,还一个劲的说襄京兵马司的好话,说他韩再兴的好话,让郧阳诸公作何感想?
最要命的是,到时候还不是张文富一个人这么说,而是被放回之人,可能有多数都要这么说。
因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才是韩复真正想要看到的。
统战可是潜移默化,润物无数的技术活啊!
一楼的大堂内,丁树皮、王宗周、张全忠还有孙习劳几人,正绕着那个四方台转悠。
丁树皮仰着头把钉在两根朱漆大柱上的那副楹联念了一遍之后,向着张全忠说道:“拜教,韩大人是怎么跟你说的?”
张全忠还是那副道士的打扮,只是他没有马骑,是跟着战兵局的人走过来的,道袍从胸口往下几乎都湿透了,原先打理的极为整洁的一部山羊胡也被雨水打湿黏在了一起,额角还有几株杂草,严重有损张老道仙风道骨的形
象。
张全忠知道丁树皮跟着韩大人时间最长,听对方喊自己拜香教,也不敢生气,只是满脸堆笑道:“韩大人说将此处改造一番,等到青云楼重开的时候,我们宣教处的人,每日都在此说书,念报,以及讲评时事。”
襄阳是天下之中,而青云楼又是整个襄阳北城的中心,原先的时候,每天往来的各省旅客不计其数,也是各种消息的集散中心。
韩复打算将青云楼彻底的改造一番,利用一下这里消息汇聚集散的优势。
四方台原来是唱戏讲书用的,是青云楼招徕客人的手段。
以后戏还是要唱,书还是要讲,但主题要适当的变动一下,增加一点韩大帅剿匪救民的内容。
同时,韩复还计划,每天固定时间,由兵马司宣教处的宣教官来这里念报,以及讲评天下时事。
当前时代的人们,非常缺乏可靠的消息获取渠道,尤其是对于活动范围之外的消息,更是两眼一抹黑。
原先青云楼这里的客商,也会互相交换消息,但这些消息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并且在传递的过程中,不断的被传递者按照自己的理解修改,很多时候传到后面,早就面目全非了。
如今青云楼这里有可靠的消息发布,韩复感觉对于那些客商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反正听一听消息又不要钱,不听不听,听了没准就不白听了。
而兵马司的宣教官不仅要讲时事,还要进行点评,当然了,点评不是乱评,是按照韩复定下的调子来的。
韩复还打算试着办一下报纸,到时候每日还有读报的环节,青云楼也是报纸发行的一个据点。
其实以这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来说,报纸的发行量很难大起来,但没关系,只要能够由途径襄阳的这些客商,把报纸给带出去,韩复
相信,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开来的。
宣教处不仅仅是对内宣教,也要对外宣教,潜移默化之中,引导舆论,影响思想。
明末的大变局,不是普通的改朝换代,而是亡天下,这一点其实在明末士大夫阶层当中,已经有了认知,但还不够深刻,尤其是还不知道如何去应对。
韩复就是希望从青云楼这座四方台开始,建立起消息传播的链条,并且通过这个链条,祭出民族主义的大杀器。
顺道将来还能将满清入关以来那些屠城、剃发、圈地等等消息扩散一下,给我大清统治和接收政权的工作,上点强度。
能不能取得效果韩复还不知道,但可以试一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