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小说网

冰层下的微光(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关于刚才会议上您提到的数据接口规范和实时传输频次的问题,”

沈知时迅速开口,语速稍快,像是怕被打断,将话题牢牢地、急切地锁定在纯粹的工作范畴,这是他此刻唯一能找到的、最安全可靠、也最不易被拒绝的锚点,“我这边仔细复盘了一下,还有一些具体的实施细节和可能存在理解歧义的地方,想跟您再当面确认一下,确保我们双方的理解完全同步,思维同频,避免后续协作流程中出现任何不必要的偏差或延误,影响整体项目进度。”

他举起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适时亮起,上面清晰地显示着正是林叙汇报PPT中关于数据需求的那一页详细截图,用无声的证据表明自己并非没话找话,而是确有亟待厘清的公事。

林叙的目光在那平板屏幕上停留了或许只有一秒,那目光锐利如刀,仿佛在评估这份“公事”

的真伪与价值。

他紧绷的、线条冷硬的下颌线条似乎几不可察地放松了极其细微的一丝,虽然脸上的表情依旧没有任何暖化的迹象。

他微微颔首,幅度小得几乎难以察觉,语气依旧是那种公事公办的、标准的、不带任何个人感情的疏离,但至少,他没有立刻冷着脸、一言不发地绕开他,这已算是一种进展:“当然可以。

是什么具体问题?”

他的声音低沉,在相对空旷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每个字都像冰珠落地,敲在寂静而紧绷的空气里,激起无形的涟漪。

沈知时暗自、深深地、不动声色地松了一口气,仿佛闯过了第一道无形的、布满荆棘的关卡。

他立刻切入正题,问题非常具体且专业,显示出他做足了功课:“主要是关于InSAR差分干涉图关键点数据流的具体定义和动态选取逻辑。

您方案中明确要求的是每小时一次的、特定‘关键点’的位移矢量数据流。

我想确认,这个‘关键点’的具体选取标准和后续调整机制——是完全基于您模型初期预设的、理论上的应力集中区域坐标,固定不变;还是需要我们数据融合团队结合实时形变监测的实际结果,进行动态识别与反馈给您,再由您方来最终指定、确认和动态调整名单?”

他的问题直指核心,清晰明了,显示出他对工作的极度认真和对技术细节的严谨态度,也试图将协作模式引向更灵活、更精准的方向。

林叙似乎微微顿了一下,浓密的睫毛极轻地颤动了一瞬,像是没料到他会在会后立刻追出来,并且问得如此细致、如此精准、直指协作模式的核心。

眼神中极快地掠过一丝几乎无法捕捉的讶异,但随即就被更深的、属于科学家式的专注与冷静所取代。

他略一思索,薄唇微启,回答道:“模型初期预设的应力集中区,是我们基于历史勘查数据、材料力学参数和初步模拟划定的基础框架和首批重点关注范围。

但实际的地表形变,受限于地质条件的微观差异、不可预见的局部荷载变化等因素,往往存在模型无法完全覆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因此,最理想的、也是效率最高的协作流程应该是……”

他略微停顿,组织着最精确的语言,“初期由我们建模组根据模型预测和理论分析,圈定首批需要重点监控的预设点坐标集,同步给你们的团队;你们负责对这些预设点的位移进行高频率、高精度的监控。

同时,”

他加重了语气,目光沉静地看向沈知时,仿佛在强调其重要性,“你们的实时监测系统,包括无人机航拍和地面传感器网络,如果发现在这些预设点之外,出现了新的、异常的、或者形变速率显著加快的区域,也需要立刻将相关的坐标信息、形变数据和初步分析结果,第一时间推送给我们建模团队。

我们会以最高优先级进行评估,结合模型模拟,迅速决定是否将其纳入新的关键点监控序列,或者调整现有监控策略。”

他的思路清晰缜密,逻辑层层递进,语速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权威感和对项目高度负责的态度。

“明白了。”

沈知时点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快速在平板的相关段落上做了个重点标记,指尖在屏幕上划过,“这种双向的、动态的、基于实时数据反馈的调整机制确实更科学,能最大程度减少监测盲区,提升预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谢谢您澄清这一点。”

他顿了顿,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另外,还有一个细节需要确认,关于温湿度传感器要求分钟级采样的时间同步精度,您方案里提到的要求不同传感器之间时间戳误差控制在毫秒级范围内,这个苛刻的要求,主要是基于……考虑到了建筑材料热惯性响应的延迟效应吗?还是出于模型初始化时对数据瞬时一致性的绝对要求?”

两人就着平板屏幕上显示的复杂图表、数据曲线和公式,在这条相对安静的走廊角落里,旁若无人地低声讨论起来。

偶尔有晚走的同事投来好奇的一瞥,但也只是匆匆走过。

林叙虽然依旧保持着那种礼貌而清晰的距离感,仿佛周身笼罩着一层无形的屏障,但回答问题时却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与耐心,逻辑清晰,解释到位,偶尔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沈知时理解上可能存在的细微偏差或不够精确之处,言语犀利却切中要害。

沈知时则全神贯注,思维敏捷地跟进,大脑飞速运转,迅速消化、吸收着林叙提出的各项技术要求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工程考量,并时不时给出基于数据采集端硬件能力、传输链路现状的实际情况反馈和建设性建议。

这一刻,他们仿佛暂时褪去了所有个人色彩的外壳,忘记了那些横亘在之间的、冰冷的过往与现在,仅仅是两个专业领域高度互补、为了一个宏大而迫切的共同目标而竭力协作、寻求最优解的科学家。

那层横亘在之间的、无形的冰冷隔膜,似乎被这纯粹、高效、充满智性光芒的技术交流暂时性地搁置、甚至融化了一角。

几个关键的技术疑点迅速得到厘清,协作的界面变得更加清晰。

沈知时操作平板保存好详细的笔记和待办事项,感觉这场突如其来的、却又收获颇丰的“技术答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末世组局当神明从亮剑开始的特种战人类枷锁我,天煞孤星,爱好交友混沌规则我被骗到缅北的那些年空战之王神魔天尊巫界术士老祖她靠快穿修仙成神星空炼神重生80年代香江王朝无限邮差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问鼎之谋局者我缔造上古天庭的那些年麒麟天师网游之盗版神话修仙之别样女配凤还朝,妖孽王爷请让道谍网出狱了,大哥带我挥金如土我的悟性爆炸了猎魔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