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
王工,您看从你们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的实际流程来看,这个频率能否得到保障?或者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硬件升级和算法优化?”
沈知时思考片刻,又补充道,将思路进一步具体化:“我建议,我们需要立即组织人手,评估现有无线传感网络的负载极限和瓶颈节点,不排除需要在关键区域增加边缘计算节点的数量,或者优化数据压缩传输协议。”
”
会后我们可以立刻组织一个三方小范围会议,尽快细化数据接口协议、传输保障方案和应急备用链路,确保能满足林博士团队提出的核心需求,并为后续可能的数据增量预留弹性空间。”
他条理分明,不仅回应了问题,更给出了清晰可行的后续行动路径,展现了对项目全局的把握。
林叙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只是微微颔首,金属细边眼镜后的眼神似乎没有任何波澜,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接收完输入信息,只是简洁地、公事公办地回应:“好的。
期待后续的具体协作细节落地。”
那语气,是标准的、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的疏离,听不出丝毫赞许、认同,或者别的什么情绪,仿佛只是在确认一个流程节点。
就在这时,坐在沈知时斜后方、来自地质组的一位年轻女研究员苏芮举起了手。
她是国内顶尖院校的地质力学博士,以思维活跃、敢于提问著称,在组内素有“小钢炮”
的昵称。
“
林博士,抱歉打断一下。
您的模型对古建筑材料老化参数的设定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长期预测的可靠性,尤其是十年尺度的推演。”
“但是根据我们前期地质勘探团队的详细现场勘查和取样分析报告,古城不同区域的砂岩,由于朝向、日照、风力侵蚀和历史上微小水文条件的差异,其风化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
但是这种非均质性,似乎并未在您当前展示的模型参数设定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区分?我想请问,您的模型参数库具体是如何构建的?样本来源和代表性如何?又是通过何种统计或实验方式进行验证与校准,以确保其能准确反映这种空间差异性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这个问题提得相当专业、深入且切中要害,直接指向了模型可能存在的潜在弱点,或者说,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细节。
沈知时内心对苏芮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表示赞赏,这正是高水平团队协作需要的品质。
他下意识地侧过身,朝她投去一个快速而明确的、带着鼓励意味的认可眼神,并自然地压低声音,靠近她一些补充了一句:“苏博士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点得很准,这正是模型能否精准模拟现实的关键之一。”
他身体自然而然地微倾,距离苏芮更近了一些,方便进行这短暂的低频交流,这是团队协作中常见的高效互动模式,专注于问题本身。
苏芮接收到来自项目核心骨干沈知时的肯定,脸上也回以一个了然且略带兴奋的微笑,显然为自己能切入到这种深层次的技术讨论、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感到振奋。
这个短暂、自然且完全基于专业探讨的互动,却分毫不差地落在了正在回答问题、目光习惯性扫过全场以观察反馈的林叙眼中。
他的话语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停顿或磕绊,依旧流畅地、逻辑清晰地解释着参数库的来源.
综合了历史文献记载、实验室内的加速老化实验数据、以及现场谨慎获取的微损取样分析结果,并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和贝叶斯更新方法进行不确定性量化等。
然而,坐在前方的沈知时,凭借某种难以言说的、过于敏锐的直觉,却极其清晰地捕捉到了一个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的细节——林叙握着那支黑色激光笔的、骨节分明的右手手指。
在指向屏幕某一处复杂的数据图表时,几不可察地停顿了或许只有半秒,指尖微微用力,向下按压了一下,以至于修剪得整齐圆润的指甲边缘,因瞬间的压力而透出一点缺乏血色的冷白。
与此同时,他镜片后那双沉静如古井的目光似乎也几不可察地沉敛了一瞬,浓密的睫毛极轻微地垂下又抬起,虽然他的视线焦点仍然礼貌地、专注地停留在提问者苏芮的脸上,但沈知时却一种强烈的、近乎幻觉的直觉感到。
那目光的余波,像一道冰冷而迅疾的探针,在自己和苏芮之间那因交流而缩短的空间距离上,极快、极轻地扫过,不带任何情绪,却又仿佛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冰冷的重量。
汇报会最终在一阵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专家和同事们开始低声交流着、整理物品,陆续离场。
项目办陈工热情地迎上去与林叙握手,口中说着“精彩绝伦”
、“思路开阔”
、“受益匪浅”
之类的标准客套话,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