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沈知时低声说道,声音压得很低,却像砾石摩擦,带着一股豁出去的狠劲。
“嗯,加油。”
林叙回应,声音依旧是他特有的低沉,却注入了一种磐石般的、令人心安的力量。
“走了。”
沈知时最后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如即将见血的刀锋,将昨夜在操场上残留的最后一丝迷茫与不确定彻底斩断,碾碎。
心中唯余下一往无前、破釜沉舟的决绝。
那柄悬在头顶嗡嗡作响、寒光闪烁了整整三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日,终于到了要见血封喉的时刻。
实话说,摒除那些外界强加的压力,沈知时骨子里并不感到多少紧张,他甚至感到一种压抑已久的、即将释放的兴奋,一种战士踏上真正战场的血脉贲张。
“嗯。”
林叙只是再次点头,目光沉静得像最深的海,越过眼前攒动的人头和嘈杂的身影,稳稳地、深深地落在沈知时脸上,仿佛要将他此刻的样子刻入脑海。
他只吐出两个字,清晰地、缓慢地:“稳住。”
声音不高,却像两颗经过精心挑选的、圆润而沉重的石子,精准地投入沈知时那片正因为大战而波澜微起的心湖,漾开一圈又一圈令人无比心安的涟漪。
这简单的两个字,此刻承载了千钧的重量和无言的、最深切的信任。
他站在原地,看着沈知时那挺拔如白杨的背影毫不迟疑地转身,迅速被人潮裹挟着,消失在通往三楼楼梯的拐角处,这才缓缓收回视线,敛去眼底所有情绪,沉默地转身,汇入通往二楼考场的人流。
垂在身侧的手,掌心不经意地擦过粗糙的校服裤缝,口袋里,那个薄荷糖铁盒坚硬的棱角透过薄薄的布料,清晰地硌着皮肤,带来一丝清醒的、带着微痛的刺痛感和一丝熟悉的、微凉的慰藉。
考场内,空调低沉而持续的嗡鸣是唯一的、单调的背景音,混合着消毒水略显刺鼻的气味,以及几十个年轻人高度集中精神时散发出的、无形的、紧绷的脑力波动气息,所有这些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令人窒息的氛围,如同一个透明的、不断缩紧的罩子。
试卷袋被监考老师当众拆封时,纸张摩擦所发出的那种特有的“沙沙”
声,如同死刑犯听到的倒计时鼓点,一声声,清晰地敲在每个人的神经末梢,引发一阵细微的战栗。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被彻底抽干、压缩。
头顶的日光灯管发出惨白而均匀的光,冰冷地照亮下面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桌椅,以及桌面上那个尚未开启、却决定着未来走向的牛皮纸试卷袋。
监考老师表情是统一的肃穆,眼神锐利如鹰,动作一丝不苟地、用毫无感情的语调宣读着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考场规则,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珠子,砸在光滑的地面上,发出清脆而令人心寒的回响。
时间在这里仿佛出现了悖论,被无限拉长,漫长到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又像是被压缩到了极致,短暂到令人窒息。
沈知时在自己的座位上安然坐定,将准考证和身份证像摆放勋章一样,整齐地码放在桌角指定位置。
他闭上眼,再次深深吸气,试图将最后一丝杂念排出体外。
就在这时,昨夜分别时,林叙那句沉静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相信自己”
,如同穿越了时空,清晰地在他耳边回响起来。
那声音像黑暗茫茫大海上唯一坚定闪烁的灯塔光芒,又像狂风巨浪中稳稳抛下的、最可靠的船锚,瞬间抚平了他心湖最后的一丝波澜。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底只剩下纯粹的、被淬炼过的、寒光闪闪的锋芒,一如打磨好的利刃。
当试卷袋被彻底拆封,纸张被取出时发出的那声“哗啦”
脆响,如同冲锋的号角终于吹响时,沈知时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专注,如同最优秀的狙击手找到了目标。
试卷被展开,淡淡的、特有的油墨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战争的味道。
他拿起笔,指尖感受到笔杆熟悉的微凉和磨砂质感,仿佛拿起最得心应手、陪伴多年的武器。
笔尖稳稳落在答题卡上,发出稳定而流畅的“沙沙”
声,如同春蚕食叶,又如同细雨润物。
世界在他周围瞬间安静了,褪色了,模糊了,消失了。
他的整个宇宙,只剩下眼前的题目、脑中高速运转的思路和笔下不停流淌的答案。
他忘记了紧张,忘记了父母那沉甸甸的目光,甚至暂时忘记了林叙的存在,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投入了这场准备了十二年、尤其是最后三年疯狂淬炼的终极战斗之中。
他的目光如炬,冷静地扫过试卷——从古诗文默写那一个个需要精准填充的方正小格,到现代文阅读字里行间隐藏的深意与陷阱。
最后,落在那铺展开的作文纸上,凝视着那道宏大而富有思辨色彩的命题:1917年4月,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