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没错,是六十多天,62天!
那些天我们吃住都在测控中心,通过仿真和分析计算,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我们始终有效地监视着卫星的旋转姿态,而且找到了通过星上地平仪数据确定卫星在旋转过程中何时指天、何时指地的方法,发现了通过星上计算机已有软件的组合控制3根磁棒通电相位的方法。
几位专家还完成了消旋力矩的数学仿真,选择了最佳参数,卫星的快速旋转很快得到控制,经过9天左右的消旋,旋转速率从每秒60度下降到每秒几度左右。”
对于当时的种种细节,吴俊刚如数家珍。
那时,为将抢救方法全部转换成西北卫星测控中心可以实施的地面操作计划,技术组长多次给卫星测控中心的同志们上课,向他们详细讲述抢救卫星的方法、地面仿真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其转换成操作实施计划。
吴俊刚清楚地记得胜利的那一刻,当时西北卫星测控中心的大厅内鸦雀无声,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大屏幕上显示卫星正缓慢“滚”
向飞轮控制区。
他们的心紧紧地揪着,眼睛紧盯着大屏幕,心“怦怦”
跳着,期盼着胜利的到来。
“卫星捕获地球成功!”
随着现场指挥响亮的报告声落地,大厅内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GF科工委、航空航天工业部等单位的领导都向抢救组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对成功抢救卫星报以热烈的祝贺。
62天的废寝忘食,62天的艰苦努力。
他们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事后,卫星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彻底梳理问题,总结汇编成《卫星总体与分系统部分》等三册书,为后续卫星可靠性设计和排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这颗卫星的抢救技术飞轮磁控制系统方案,于次年获得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和刘展鹏说完这些,吴俊刚感叹道:“展鹏,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我们不怕失败,但不能忘记失败。”
韩知念暗想,这也许就是老一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取得成功的真谛吧。
这一路上,坐在两位老师旁边,韩知念觉得自己很有收获。
不过,未免打扰他们,韩知念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搭话。
中午12点30分,飞机准时在航天城机场降落。
他们一下飞机就直奔西北卫星测控中心。
十万火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