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为了造好国徽,厂里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了19号铸造车间等十几名技术尖子组成的攻关小组。
从攻关的第一天起,参加人员就没有休息过,白天人声鼎沸,晚上灯火通明。
他们遇到的第一道难关是做模型,为了保证铸件的花纹饱满,厂里特地从内蒙古和大连运来砂子,内蒙古砂有粘性,大连的砂子粗无粘性,两种砂子混合打铸型,能保证国徽的表面光洁度。
科研人员也是夜以继日地反复实验,决定采用铝铜锌及一定量的黄金等合金属作为制造国徽的原料。
但沈阳才解放,穷得找颗铁钉都费劲,哪有那么多金贵的东西。
于是,全厂工人到处搜集铝制品,供攻关小组研究实验。
当时的条件太艰苦,制造工具匮乏,熔炼的炉子也没有,工人师傅们特意砌筑个砖炉,没有化铝罐,就自制铁罐代替,脱氧剂也没有,工人师傅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工人师傅的眼睛成了观察铝水颜色变化的仪器,铜和铝的溶点温度不一样,浇筑的火候也不易掌握,只有反复地试......为了抓紧工作,很多工人吃住在工厂车间,饿了吃口干粮,咬口咸菜,困了在厂房和衣而卧。
在国徽抛光加工的环节,工人师傅发挥能工巧匠的天性,自制好用又顺手的许多小工具,他们用自制的钢丝刷打磨处理国徽毛坯表面的凹凸不平,修补瑕疵,再用自制的小刀雕刻出国徽图案中的细节部分,用专业的刮刀一点点刮平图案的表面,最后再整体抛光出镜面一样的光亮。
1951年‘五一’劳动节,老爷子和工友们制造的大国徽终于挂上天安门城楼。
同时还有67枚挂在各部位的门匾上。
老爷子讲完国徽的铸造故事,大家听得入神,好久没有声音。
俞大猷率先鼓掌,其他人如梦方醒,也跟着鼓起掌来。
掌声中,俞大猷说:“老爷子,我们现在的任务与您当年一样,难是难,但有您这些前辈在,我们就有动力。”
老爷子说:“我老啦,不中用了。
机器厂的老家底都在东方呢,如今传到你们手里,不管多大的坎,你们也要爬过去啊!”
又转向马一锤,“我虽不知你们干的什么,但我知道你是敲重鼓的,学勇啊,你是一车间的领头雁,你往哪飞,这些孩子就跟找你往着飞,你明白吗?”
“师傅,您放心,我保证带好头!”
俞大猷忽然想起来:“对了,老爷子,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这一句话问到老爷子心坎上,他端起酒杯,深深地喝了一口,一声叹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