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当宛地的郡守听说己经路过的刘邦军又悄悄的回来了并且还围了城,顿时吓破了胆,准备自杀殉国。
他的门客中有个叫陈恢的人,自告奋勇说,先别着急忙慌的死,让我出城去和刘邦谈谈再死也不迟。
陈恢见了刘邦说,宛城有几十座城池,城里的军民要是拼死抵抗,估计你的士兵也会死伤很多,还不一定能攻下城池。
是不是可以这样,不攻打宛地,咱们订立盟约,你接受宛地的军队投降,收编宛地秦军,我们只要求封宛地郡守为南阳郡守,仍管理宛地。
刘邦做人突出的特长是心胸宽广,不倔强、不执拗,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当即同意贵人陈恢的建议,就这样顺利的拿下宛地。
刘邦封宛地郡守为殷侯,比陈恢建议的郡守远高一个级别,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从不吝啬发放手中的官位。
当然陈恢也被刘邦封为千户。
有些机会还得自己创造,陈恢就是个例子。
宛地的受降封官模式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周边郡县传将开来,在刘邦向西进发的途中,丹水、胡阳、析、郦等地望风而降,刘邦要求军队不得掳掠,当地百姓没有了兵乱,都拥戴刘邦军队。
刘邦一路顺利的到了军事重镇峣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城南),这里地形险要,是南阳盆地通往关中平原的重要隘口,过了这个关口,进入关中就一马平川了。
胜利近在咫尺,刘邦准备一举攻下峣关。
张良建议道,关口居高临下,地势不利于我军,加上此地守卫的秦兵人数众多,强攻恐怕会有很大的损失,不如在关口下多树些旗帜,虚张兵势,迷惑敌人,同时再派人去找秦将谈判,用高官厚禄劝说他们投降。
刘邦派郦食其和陆贾带着重金成功的说服了守关的秦将。
张良观察到虽然秦将答应归降了,但底下的士卒有不同意见,担心受降后有哗变风险,向刘邦建议,趁着他们人心浮动,下上心气不一时,从峣关后面进行包围,前后夹击。
准备投降的秦军放松了警惕,面对刘邦军队的突然袭击,一触即溃,刘邦乘胜追击,进入关中,驻军霸上(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东),并派人向秦二世约降。
刘邦派的使者到了秦宫后,秦王子婴满面哀荣,在这继位西十六天里,他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屡屡战败的消息充斥着朝堂,不安恐惧的情绪随着楚国不断逼近的脚步在咸阳城里蔓延,无力抗争的屈辱在他年轻的心中缠绕,看到楚国的使者,他知道这个意料的结局还是来了。
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吧,不管结局如何。
第二天清晨,刘邦率领众将士远远的看见子婴坐着白马拉的素车,脖子上系着绳子缓缓而来,车到跟前,子婴下车,低眉垂目,手捧着玉玺和符节,跪在地上向刘邦投降。
刘邦接过玉玺和符节,安慰着子婴,手下有将领要求诛杀子婴,刘邦回应道,楚怀王让我收复关中是认为我能宽以待人,子婴己经投降了,杀了不吉利。
于是交给相关官员妥善安顿好子婴。
刘邦完成受降仪式后,向西浩浩荡荡的进入秦国首都咸阳。
伟大的秦帝国在这一刻就此终结。
“时来天地皆同力”
。
刘邦一路西进征秦,一路好运连连,先是击败成阳、杠里的秦军,彭越带兵归附,高人郦食其凭三寸之舌拿下陈留城,再是张良再次归队,屡献奇计,陈恢主动请缨把宛地树成受降模范城,在没有经历大战、恶战,损兵折将的情况下,由出发时不到万人的部队壮大到十万人,接受子婴的投降,灭了秦国。
选择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支配人生命运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秦末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英雄顺应时势,刘邦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