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风雨飘摇的秦帝国
千古一帝的始皇嬴政生前未立太子,病逝前只立下给公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的遗诏,意思是让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掌管,和胡亥在咸阳会合把我的丧事办了。
这份遗诏中嬴政没有明确扶苏继承皇位,但隐含的意味很明显,让扶苏安排他的后事,通常理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才会安排老皇帝的后事,不出意外,扶苏是秦帝国的第二位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不出意外的事却偏偏出了意外。
扶苏当时并不是皇太子,在嬴政二十多个儿子中,扶苏是长子。
嬴政没有立太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公开的,即嬴政建国后,没有制定嫡长子作太子的皇子继承制度;第二个原因是隐晦的,是翻遍史书也没有发现嬴政的皇后是谁,即使考究细致的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里也没有记载,成为一桩千古悬案,没有皇后首接影响立皇太子。
嬴政不立皇后有两种可能,一是皇后犯了不可饶恕的行为,也许皇后是六国人参与了谋反这样的大罪才会让嬴政如此记恨,会让这个皇后消失在史书中,嬴政恨屋及屋,对皇后所生的儿子扶苏也充满了猜忌,这可能是生前不立扶苏为太子的主要原因。
一是嬴政母亲赵姬在宫中
iconicon-uniE013"
>
iconicon-uniE082"
>对嬴政少时的心中造成了阴影,对女人的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可能是他不立皇后的原因。
这些只是后人的猜测,真实的历史只有待新的考古文物出土来验证。
那么长子扶苏为什么不与嬴政一同出巡,他这时在哪呢?
长子扶苏这里正和将军蒙恬一起在北境戍边,有史学家说这是嬴政重视边境的安全,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扶苏在北境戍边的原因是对嬴政“焚书坑儒”
提出了反对意见,激怒了嬴政,被发配到边境反省。
嬴政在沙丘病逝时,身边只有小儿子胡亥、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这“篡权三人组”
一拍即合,先由宦官赵高和胡亥密谋,再由赵高拉拢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最后发布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
使者把诏书送达后,扶苏得知父皇驾崩的消息痛哭流涕,遵照遗诏就要自杀。
将军蒙恬不相信遗诏是真的,拦住扶苏,要求再次上书确认遗诏的真伪。
蒙恬是秦朝的武将世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能征善战的将军,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恬统率三十万长城军团,是孔武有力、有勇有谋的将军,根本就不相信皇帝会用一纸诏书轻率的作出这样重大的决定。
杀蒙恬是李斯担心扶苏当皇帝后,任命蒙恬为丞相,夺了自己丞相的位置。
小人不能得罪,身居高位的小人更不能得罪,因为小人必睚眦报复,而且多是下三滥的手段。
扶苏性格宽厚仁慈,在蒙恬多次劝说后坚持自杀。
史书记载“扶苏为人仁,即自杀”
。
扶苏的以死从命毫无疑问是愚忠。
善良也要有锋芒。
仁用错了地方就成了怯懦软弱,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并不具备帝王所应有的多谋、有智、明辩的基本职业素养。
后世的汉惠帝,明太子朱标、建文帝也多是这种性格,他们各自的结局也是让人唏嘘。
皇帝是份高风险高收益的职业,少有人能驾驭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