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于是他便将此事背后的关联细节都写清楚,让人直接交给了正在江宁城内的胡衍。
胡衍本来就想着如何做好这个二五仔,而且他自身目前在京城里的发展总是受到蔡京的压制,拿到这些情况,自然是喜出望外,立即跑来与高俅商量:
“和州谋反一事可不是小事,我要特意提醒一下太尉,这吴储、吴侔两人,并不是普通官员,他俩可是朝廷前宰相吴充之孙、前宰相王安石之外孙,所以他们有个胞姐,嫁给了此时的尚书右丞邓洵武为妻;还有一个姨嫁给了前宰执蔡卞为妻。
而这邓洵武与蔡卞又是谁?他们可都是当朝司空、宰相蔡京的跟班至亲啊!
下官还听说这次谋反主谋的那个道人,与蔡京交往甚密。
他自己的住处就在真州。
太尉应立即派人前去搜查,要是能够搜到与蔡相公之间的书信……”
“啊!
妙极!
正如沧海所言,一旦能够找到关键证据,一定能扭转京城的局面!”
高俅大喜,立即派人赶往真州【注:即今天扬州仪征】。
此时真州虽属江淮东路,但流求方对江淮东路只控制极少数中心城池,真州距江宁府太近,此时双方又处于停战状态,于是高俅的人顺利地找到张怀素的住处,并成功查获大批他与包括蔡京在内的京城权贵之间的往来信件,让人都送至寿州。
对于吴氏兄弟与张怀素的谋反案,淮南西路刑司不敢小看,仔细核验了所有的人犯与证据,包括后面及时送到的张怀素与他人的往来书信,一并标注意见之后,便立即押送至京城。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宋时大背景便就是如此。
因为此时的文人既不屑于与武将结交,多半是与张怀素这种神神叨叨的人物来往,所以他们的谋反便就没什么影响力,就算是举旗后,多半就会被地方平定。
但是,造反毕竟是造反,而且主谋者还是一地知州,赵佶闻讯后大怒,尤其是同时看到高俅加油添醋地发来张怀素与京城高官结交的密报后,便要求大理寺对此案从重从速查清!
此时站在赵佶身旁伺候的太监杨戬,这厮不仅早与蔡京勾结,而且由于蔡京的长子蔡攸一直在宫中编修《国朝会要》,两人关系极熟。
他也多少知道些张怀素曾与蔡京相从甚密的背景,只是看着赵佶初闻消息时的暴怒情况,不便立即开口。
等着过了好一段时间,他在陪着赵佶在花园里闲逛之时,才装作有意无意地说起:“官家为这大宋之江山社稷,可谓是终日殚精竭虑矣,这天下万民谁还不甘心俯首听命?所以这些江南的外臣妖道,实在是狗胆包天,放着封官受禄、太平享福的好日子不过,非得要自寻死路,实不足以让官家为此动气。”
“嗯,你说得也是啊!”
“如今的天下清明繁盛,除了官家的费心劳神之外,也是亏得一众忠臣感蒙圣恩,死心塌地地做事。
方才江南的这桩案子,自然是要一查到底,严惩这些作乱生事的宵小。
但是,正是听说这为首的张怀素曾在京城结交许多官员。
臣窃以为,此案若是交给大理寺的话,那里多有酷吏,喜欢捕风捉影、以小放大,唯恐天下不乱。
若是一下子牵扯到了忠心为官家做事的那些大臣们,却是怕会伤了他们的心、违背了官家的本意。”
杨戬的这几句话,却是让赵佶听得十分清楚,他素来信任这位大内总管,便毫无顾忌地问道:“你提醒得甚是有理,那此事应该交给谁去处置才妥当呢?”
“此事关系甚大,张怀素这帮人谋反,人赃并获,罪无可恕。
如今要进一步细查的,是朝中与他有过书信联络的大臣们,到底谁是确有勾连谋议的真罪人,谁又只是被牵连的无辜者。
所以这件事,还是御史台接手最为妥当。
为了防止是一家之言,官家还可命开封府共同协查,这样的话,既能彻底查清问题,又能体现出官家的公正无私!”
“善!
确实如此!”
赵佶立即把前往大理寺传诏的人叫了回来,重新下令让御史院与开封府共同接手此案。
赵佶能同意,自然也是意识到之前做法过于生硬,生怕大理寺的人下手太重,最后牵扯到的官员场面会无限地扩大,同时也心想:杨内知的主意不错,让御史台与开封府一起来查,一个专职纠察百官,一个掌管京畿政务,两府联手,既有处理份量,也能相互制约!
而杨戬为什么要推荐这两个部门?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御史中丞余深,以及权知开封府的林摅,都是实实在在的蔡京死党。
这两人一接到此案,便就明白此事的危险之处在哪里。
不过,两人虽然都想着为蔡京开脱,施展的手法却各不相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