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温岭的晨光比临海更烈些,清晨六点多,阳光己经透过窗帘的缝隙,在陈家院子的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陆帆是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的——陈婶在井边打水,木桶碰撞石井栏的“咚咚”
声,混着陈阿公劈柴的“咔嗒”
声,还有小陈清脆的喊叫声:“奶奶,我来帮你择豆芽!”
昨晚从石塘回来,小海就把陆帆带到了陈家。
陈家在温岭老城区的一条巷子里,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墙角种着一棵桂花树,枝叶己经快伸到屋顶,细碎的桂花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层金粉。
陈阿公是小海的外公,今年七十西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上的老茧比王阿婆的还厚,是年轻时种地、做木工留下的;陈婶比阿公小五岁,皮肤是海边人特有的黝黑,笑起来眼角会堆起细纹,手上总戴着一副洗得发白的手套,说是择菜时能护着皮肤;小陈刚上小学三年级,扎着两个羊角辫,眼睛像黑葡萄,昨天见了陆帆就缠着问:“大哥哥,你是从杭州来的吗?杭州有西湖吗?西湖里有许仙吗?”
陆帆揉了揉眼睛,从客房的木板床上坐起来。
客房的窗户对着院子,他推开窗,一股混着桂花和饭菜香的风飘进来——陈婶己经在厨房门口支起了煤炉,锅里煮着什么,冒着白色的蒸汽,香气从锅盖的缝隙里钻出来,是肉丝的鲜混着酱油的香。
“陆帆醒啦?”
陈婶看到他,笑着挥挥手,“快下来洗漱,早饭快好了,今天咱们做食饼筒,阿公说要给你讲戚家军的故事呢!”
陆帆赶紧穿好衣服,下楼时,陈阿公正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一个竹编的簸箕,里面晒着刚剥好的笋干。
“阿公早!”
陆帆走过去打招呼。
陈阿公抬起头,笑着指了指旁边的竹椅:“坐,刚煮的绿豆汤,晾在桌上了,先喝点解解暑。”
陆帆拿起桌上的搪瓷碗,绿豆汤熬得很稠,绿豆都煮开花了,甜而不腻,喝下去凉丝丝的,瞬间驱散了清晨的燥热。
小陈端着一个装满豆芽的竹篮跑过来,蹲在陆帆旁边:“大哥哥,今天我教你包食饼筒,我包的可好看了,不会破!”
说着,她还得意地扬起下巴,羊角辫随着动作晃了晃。
“你这丫头,就会吹牛,”
陈叔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拎着两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新鲜的虾仁和蛏子,“昨天跟你说要早点起去买海鲜,你倒好,赖到现在,要不是李叔帮我留着,今天就吃不上新鲜的了。”
小陈吐了吐舌头,赶紧站起来,接过陈叔手里的塑料袋:“我这就去洗!”
陈叔笑着摇摇头,把另一个袋子递给陆帆:“你看,这是我们温岭的缢蛏,刚从滩涂里捞上来的,壳上还带着泥,洗干净了炒在食饼筒里,鲜得很。
还有这虾仁,是灵江的白虾,个头不大,却比养殖的鲜多了。”
陆帆凑过去看,蛏子的壳是淡褐色的,上面沾着细细的泥沙,偶尔会动一下,吐出一点水;虾仁是透明的,尾部带着一点红,放在手里能感觉到微微的弹性。
“食饼筒的馅料可得讲究,”
陈阿公放下簸箕,慢悠悠地说,“以前我们温岭人做食饼筒,都是自己家里有的食材,比如地里种的豆芽、胡萝卜、笋,海里捞的虾、蛏子,再炒点肉丝、蛋丝,凑个七八样,包在面皮里,就是一顿好饭。
现在条件好了,馅料也多了,有豆腐干丝、海带丝、香菇丝,还有人会放炸好的油条碎,香得很。”
陈婶从厨房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大瓷盆,里面装着揉好的面团:“阿公说的是,不过面皮才是关键,要擀得薄,还得有韧劲,不然包的时候容易破,吃的时候也没嚼头。”
她把面团放在桌上,撒了点面粉,用手掌按了按,面团发出“噗噗”
的声音,“这面团要揉到‘三光’——盆光、手光、面光,醒面要醒一个小时,这样擀出来的面皮才软和。”
陆帆看着陈婶揉面的动作,她的手掌很大,用力地把面团往桌上按,再翻过来,重复几次,面团在她手里像有了生命,慢慢变得光滑有弹性。
“我能试试吗?”
陆帆忍不住问。
陈婶笑着点点头,把面团递给他:“试试吧,揉面要用力,不然面团没筋道,擀出来的面皮容易裂。”
陆帆接过面团,面团温热的,沾在手上有点黏。
他学着陈婶的样子,把面团往桌上按,可力气太小,面团只是扁了一点,没什么变化。
小陈在旁边笑得首拍手:“大哥哥,你力气太小了,要像我奶奶一样,用力按!”
陈婶也笑了,走过来握住陆帆的手:“你看,掌心要贴着面团,胳膊用力,不是手腕,这样才能把面团揉透。”
在陈婶的指导下,陆帆慢慢找到了感觉,面团渐渐变得光滑,手上的面粉也被面团粘走了,真的做到了“手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