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一、腊月金陵:国子监前,士子云集
显德十西年腊月十五,金陵城的雪刚停,国子监外的石板路己被扫得干净。
晨光里,挂在国子监门楣上的“恩科贡院”
匾额,覆着一层薄雪,却被往来士子的目光烘得暖意融融。
“听说了吗?这次恩科不问出身,连流民士子都能考!”
穿粗布长衫的年轻士子攥着报名册,声音里满是激动;旁边身着旧锦袍的中年人却叹了口气:“在汴京时,赵党说我等‘南渡心异’,连乡试都不让参加,如今江南竟肯给咱们机会……”
人群里,张洎拢了拢单薄的棉袍,目光落在国子监的朱漆大门上。
他原是汴京太学生,因不肯依附赵党,去年被诬陷“私议朝政”
,差点下狱,只得带着书箱南逃,在金陵城郊的破庙里栖身,靠抄书勉强糊口。
身旁的徐铉比他境遇稍好,却也因是南唐旧臣之后,在赵宋不得重用,辗转来江南寻出路。
“鼎臣兄,你说咱们真能中选吗?”
张洎声音发颤,不是冷的,是怕这唯一的机会再落空。
徐铉拍了拍他的肩,目光坚定:“陈太宰下旨‘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咱们只需把胸中所学写出来,便无憾了。
你看那国子监外的告示,连主考都是太宰亲自担任,这份诚意,赵宋哪有?”
正说着,一阵马蹄声传来,陈琅的仪仗从街那头过来。
他身着三爪蟒龙太宰袍,坐在马车上,目光扫过云集的士子,对身旁的范质笑道:“这些人,都是江南的文脉根基。
赵党弃之如敝履,咱们便收之如珍宝——恩科不仅是选才,更是让天下人知道,江南才是正统,才是读书人该来的地方。”
范质点头,望着士子们眼中的期盼,心中感慨:“南渡以来,今日才算真正聚了读书人的心。”
二、考场内外:一题安邦,笔底见心
国子监的号舍里,五十名士子分坐各处,案上摆着笔墨纸砚,还有监考官刚分发的考题——“如何安邦定国”
。
张洎展开试卷,指尖抚过宣纸,忽然红了眼眶。
在汴京时,他曾写过无数策论,却都因“不合赵党心意”
被束之高阁,如今这道题,竟让他有了“胸中有丘壑,笔下可安邦”
的冲动。
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写道:“安邦之要,在收民心、固根本。
民心者,不在苛政,而在轻徭薄赋;根本者,不在兵戈,而在吏治清明……”
笔锋流转间,他将赵宋苛捐杂税、打压士子的弊病隐于策论,又详述江南限禄法、官督商办的成效,字里行间满是对“安邦定国”
的真切思考。
徐铉则从“人才”
入手,写道:“天下之才,当尽其用。
赵党以出身取人,致贤才流落;江南当以实绩用人,使士子归心……”
他想起自己在赵宋的遭遇,又看到江南对南渡士子的包容,笔墨间竟带了几分激昂。
陈琅坐在监考官席上,不时走过号舍,看士子们作答。
见张洎笔下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徐铉文中对人才任用的洞见,他微微点头——这些士子,不是只会死读经史的书呆子,而是懂时务、有抱负的可用之才。
暮色降临时,士子们陆续交卷。
张洎走出号舍,雪又开始下了,他却觉得浑身发热,对徐铉笑道:“鼎臣兄,不管中不中,今日能把想说的写出来,我己无憾。”
徐铉点头,望着国子监的灯火,轻声道:“我总觉得,江南的大周会给咱们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三、放榜之日:红榜高悬,才尽其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