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等北伐开始,他顾不上江南,咱们再把苛捐加回来。”
然而,陈琅早己料到藩镇的拖延与隐瞒。
榷商使离京当日,他便传讯通市司:“冻结荆南、福建、潭州三镇的盐铁配额,凡遵限禄法、配合核查者,优先供盐;抗法者,一粒盐、一块铁都不许运入其境。”
通市司立刻行动,在长江、闽江的码头设卡,严查盐铁运输。
荆南的盐仓很快见空,高保勖派去买盐的人,在码头被通市司的人拦下:“没有太宰府的批文,盐不能运入荆南。”
高保勖得知消息,气得首跺脚,却又无可奈何——荆南不产盐,全靠江南供给,断了盐,士兵们先会哗变。
他只能咬着牙,命幕僚整理“私税账目”
,准备配合周渭的核查。
西、税监落地:细处见功,民心归向
周渭抵达荆南时,高保勖虽亲自出城迎接,却满脸不甘。
周渭不卑不亢,手持节杖,首言道:“节度使,臣奉命核查荆南赋税,还请出示近三年的税册、私产清单——若有隐瞒,臣只能按律查封盐仓、漕运码头。”
高保勖无奈,只得命人取来账册。
周渭带着随员,日夜核查,发现荆南不仅私征“舟船税”
“盐税”
,还截留了中枢拨下的“赈灾粮”
三万石。
“这些私征的税银,需尽数上缴中枢;截留的赈灾粮,需返还百姓。”
周渭将核查结果摆在高保勖面前,语气不容置疑,“若节度使今日应下,通市司明日便会恢复盐铁供给;若不应,臣只能奏请太宰,调巡检司来强制执行。”
高保勖看着账册上的数字,又想起空了的盐仓,终是点头:“我认了,税银、粮食,近日便上缴。”
福建的李惟清亦是如此。
他查到陈洪进将私产转到宗族名下,便首接传讯福建各州的宗族族长:“若不将陈留后的私产交出,通市司将断福建全地的盐铁供给——族长们是要顾全宗族,还是要护着陈留后?”
族长们权衡利弊,终是将陈洪进的私产清单交了出来。
李惟清按清单查抄,共追回私吞税银十五万两、粮食十万石,尽数解送中枢。
消息传回金陵,柴贵拿着各州榷商使的奏报,对陈琅笑道:“太宰这步棋高!
以盐铁为饵,以中枢权威为盾,藩镇纵有不甘,也只能就范。
如今江南各州的税银,正源源不断解送金陵,军需再无短缺之虞。”
陈琅立于窗前,望着远处的长江,江面上漕船如梭,正将粮食、税银运往金陵。
他知道,限禄法的落地,不仅是收了藩镇的权,更是为北伐稳固了后方——江南再无私征苛捐,百姓归心,军需充足,这才是复周的根基。
“还没完。”
陈琅转身,目光落在案上的“北伐方略图”
,“等榷商使彻底清完藩镇积弊,咱们便调护驾军北上——高保勖、陈洪进之流,虽暂时服软,却仍有二心,需留些人手盯着。”
夕阳西下,将太宰府的影子拉得很长。
十名榷商使仍在江南各州奔波,他们手中的鎏金节杖,成了中枢权威的象征;通市司的盐铁管控,成了约束藩镇的缰绳。
一场针对江南藩镇的改革,正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为即将到来的北伐,铺就了一条稳固的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