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好事都让古人赶上了是吧?
当確定了,土地兼併这种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后,终於有人看不下去了。
工部侍郎陈允中捻须頷首:“韩国公之策,合《周礼》均田遗意。
今赋役繁苛,贫者鬻田以偿,富者乘机兼併。
若行『一条鞭法』,税役折银,胥吏不得上下其手;『摊丁入亩』则田多者多纳,无田者少负,实为摧豪强、苏小民之良方。”
陈允中的意思很明显,他赞同这两策,进行土地兼併。
为何?
因为陈允中的出身很普通,他原本是元朝时期的书生,並非出自名门大族,只是读了几年书而已,因早早的加入了郭子仪的红巾军,最终入了朱元璋的帐下,所谓的土地兼併,他没有获得好处,他自然不会反对,同时还表示赞同。
浙江道御史王守谦也出列,侃侃而言:“臣巡按江南,亲见膏腴万顷者隱田逃税,赤贫者反输倍赋。
二法並行,可令田册清明,奸猾无所遁形。
昔汉武算緡告緡,尚能抑兼併,今法不伤国体而利苍生,陛下宜速行。”
凤阳知府李文泰面色肃穆,出列行礼:“臣牧守乡野,深知农困。
淮西之地,丁税重於山,民弃田流亡。
若以田亩计税,则逃户归耕,荒田復垦,野无游惰,仓廩自实,此乃固本安邦之策也。”
和很多官员想的不同的是,赞同土地兼併的大臣也不少,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这些出来赞同的官员,基本上並非是土地兼併的实际获利者。
同时也是因为,明朝初建,世家大族的数量並不多,通常来说一个王朝只有到了中后期,大家族才会多起来,那个时候恐怕朝堂上就尽皆是反对之音了。
除此之外,当今圣上杀起官员来丝毫不手软,既然陛下能主动提起这件事情,那么心中肯定是更偏向於解决土地兼併的,很多官员赞同也有著这个原因。
“呵呵...”
看著很多官员赞同,有人心中冷笑,面色也变得冷漠起来,这群傢伙简直背叛了他们整个官僚集体,和元人没有什么区別!
!
“韩国公岂不闻『利不百,不变法』?祖制丁税,行之百年,今骤变成宪,必致天下骚然!
况南北田亩肥瘠悬殊,一刀切之,北地贫瘠之民何以堪命?此书生空谈,误国甚矣。”
“吾等勛臣,先祖以血战得赐田庄。
今欲『摊丁入亩』,莫非视功臣如阡陌佣保乎?且清丈田亩,必引胥吏扰民,昔王安石青苗法前车可鑑!
李公欲坏大明根基耶?”
“谬哉!
江右山多地狭,若丁税尽摊于田,则田主税赋倍增,必鬻田转嫁於佃农。
不出三载,佃户抗租、田主破產,流民遍地,盗贼蜂起!
李公当效汉文景无为而治,岂可妄兴苛政?”
反对者的数量比赞同者的数量更多,且语气汹汹,土地兼併这种事情他们是绝对的受益者,哪怕他们清楚朱元璋的手段,此时也不得不站出来,自汉朝开始能踏入官员阶层的人,都有一个概念。
一朝起势,福泽子孙。
只有家族才是最重要的,明朝刚刚建国隨著时间的推移必然也会诞生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家族、豪强,而若此时开始土地兼併的话,岂不是说他们不会如同歷史上那些强盛家族般,延续一个又一个时代王朝了?
看著朝堂喧囂,朱元璋良久不语,最终悠悠道:“此事事关重大,诸卿回去后各自想想吧,我明朝到底是否解决土地兼併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